【70周年院庆专栏五】手工泛丸技艺传,制药修合匠心存——刘睿副主任中药师
为庆祝医院成立70周年,本着“以史为鉴、承前启后”的思想,充分挖掘江苏省中医院制剂部门历史文化资源,拾遗补漏、实事求是、客观完整地记述医院制剂部门的发展历程,汲取历史精华,再谱医院新华章,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宣传小队分组采访老前辈、老领导,搜集更多客观资料,共忆历史,传承前辈精神。在中医药领域,“丸散膏丹”作为四种经典的中药剂型,承载千年中医药的传承使命和文化底蕴,伴随现代科技发展,机械自动化大生产已替代手工泛丸,但手工泛丸这项传统制药技艺仍需更多中医药人去传承发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江苏省中医院制剂研发中心来访问我院手工泛丸技艺第四代代表人物——刘睿副主任中药师,让我们从他的视角看一看他记忆中的省中“丸药”。Q:聊聊您记忆中的药学老前辈?A:江苏省中医院丸剂加工历史悠久,建院之初就有了。说到丸剂,必然要讲到当时药学4位老专家:迟定国、朱滋生、穆克慎、朱伯敏。同时带出的新一批优秀“年轻”药师,在院内素有中药“八大金刚”美称,有张玉春、张业禄、张居平、许志盛、焦孝封、蔡维仁、金盛玉、侯德玉,8位老师在专业领域各展所长。50年代初,丸剂制作完全是手工泛制,迟定国等在当时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使用1米左右的大碾船粉碎中药材,手工制丸,不仅考验技术而且对体能要求也较高,其中85年院志中就有记载迟定国副主任中药师指导手工泛丸,是省中最早一批的泛丸技艺匠人。70年代金盛玉老师从迟定国主任中药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了我院极具有代表性的手工泛丸技艺第二代传人,那时候开始出现使用泛丸锅制丸,目前尚有出自公私合营1961年制造的紫铜泛丸锅仍然在生产线上继续“服役”。80年代朱政中、朱明怀等主要负责丸剂制作。至此,手工泛丸在大生产中已基本被机器泛丸替代。彼时朱政中师傅手工制丸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推拉翻转揉,丸子能在匾上抛旋飞舞,行云流水,别具观赏性,是颇为突出的江苏省中医院手工泛丸技艺第三代传人典范。90年代初刘睿毕业来到医院工作,师从朱政中老师学习丸剂制作,继而成为90年代后的手工泛丸技艺第四代代表人之一。Q: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那我们再讲讲手工泛丸的称手工具?A:工具主要是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匾子,它是篾匠用毛竹,一般两年生的竹子编的,经过细沙打磨,用豆腐或者是猪血擦得表面平整,再刷桐油。不得不提的还有“两把刷子”,一把棕榈排刷和一把高粱炊帚。Q:我们现在院内丸剂品种中有许多疗效很好的制剂如利胆化石丸、黛芩化痰丸等,省中以前都有哪些丸剂品种呢?A:相对来说,以前我们丸剂的制剂品种比现在还多,当时丸剂的产量比较大,品种占比也多。比如当时冬季常做的大蜜丸延年益寿丹,使用紫檀木的搓丸板制成丸,6.25g一粒,糯米纸包装,口感酸甜爽口。当时肾科是我院最早的重点专科,甲种保肾丸、乙种保肾丸都很受欢迎。包括藿胆丸、导黄补血丸、十全大补丸等也都是常做品种。Q:作为从事丸剂制作三十余年的专家,您觉得丸剂有什么优势吗,您对丸剂有些自己的见解跟我们分享吗?A:一些书中记载丸剂有服用不方便,服用量大,效果慢的局限性,个人觉得这些都不算它的缺点。“丸者缓也”体现了丸剂的特色优势,但是丸剂也有起效快的,比如我们中药传统工艺生产的急救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现代工艺生产的包括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等,也见效极快。再说到小儿吞咽艰难,实则也不尽如此,比如王氏保赤丸等菜籽样小丸,哺乳期的婴幼儿服用也很方便。丸剂具有作用持久、缓和药物偏性、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携带方便等优点。丸剂也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儿童类疾病、妇科疾病等方面有相应优势。同时在康复养生、预防保健等领域,丸剂也是一个很好的剂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