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9
2024-09
专科特色优势
  科室重点围绕肺、胃、肠、乳腺四大科室临床优势病种,建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病后康复的集“诊”“疗”“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体系平台和成熟方案,成为国内中医肿瘤专科领军科室,牵头制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胃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胃癌中医康复指南》等行业规范,并展开国内外推广。    科室具有深厚的中医底蕴,创研胃瘤安合剂、克瘤丸、消瘤丸、脑瘤丸、温脾实肠颗粒、参希胶囊、至灵菌丝等院内制剂,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开设防癌、胃癌、肺癌、肠癌、淋巴水肿等专病门诊,年门诊量逾18万人次,出院逾8000人次。       1.胃癌:在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带领下,依托国家卫健委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诊疗协作项目(胃癌)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基地重点病种研究承担单位两大平台,围绕胃肠道肿瘤开展系列研究,形成胃瘤安等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多项部省级奖项。针对胃癌的治疗难点,包括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晚期胃癌的并发症等问题,力图发挥中西医诊疗的互补作用,体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将已知癌栓形成作为干预复发转移的关键问题和治疗切入点,鉴于西医尚无针对癌栓治疗的有效药物,通过中医药益气扶正,化解“淤毒”,持续已知癌栓的形成过程,以此作为治疗的关键靶点。研究成果形成院内制剂——胃瘤安合剂,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2.肠癌:结合肠癌肿瘤临床实践,创新性提出肠癌“脾虚毒淤”学说,确立肠癌“健脾祛湿,化瘀解毒”的基本治法。研究成果形成院内制剂——温脾实肠颗粒,发表SCI论文多篇,立项国自然课题1项。依托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消癌解毒方防治结直肠癌前病变临床循证评价及其疗效机制研究”,深入开展肠癌癌前病变中医药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开展“基于易感风险的肠癌中医药防治体系构建与转化”,通过中医药干预降低肿瘤风险。3.肺癌:提出肺癌“气阴不足、痰淤毒结”为治病关键,确立"益气养阴解毒"为基本治法。聚焦“炎癌转化”这一肿瘤学科关键科学问题,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技术为导向,发现炎癌恶性转化的重要节点,解析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实现癌症早防、诊、早治的突破口;整合研究所与临床中心平台资源,为炎癌转化研究汇聚具有响力和行业竞争优势的高水平团队,针对炎癌转化不同节点的证候特征、发病机理、作用规律,遵循,遵循“轻症防重,浅病防深,小恙防大”的中医理念,落实“预防与治疗”一体原则,为恶性肿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中医药的解决方案。
29
2024-09
教育教学
1、承担教学课程肿瘤科有师资队伍19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4名,讲师7名。承担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等课程。2、研究生培养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近50名,硕士研究生逾300名,其中包括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5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7名,省名老中医继承人5名,省级卫生系统拔尖人才1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2名。3、学会任职肿瘤科学会任职表年   份姓   名学   会职   务备注2015年8月~2018年11月刘沈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会长 2018年12月~刘沈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会长 2022年2月~2025年2月程海波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3年6月~2026年5月程海波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中西整合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12月~2024年12月王瑞平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9月~2025年9月舒 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9月~2024年8月程海波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11月~2025年11月程海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20年11月~2025年11月舒 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23年3月~2025年3月田 赟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6月~2026年6月胡 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会长 2023年7月~2025年7月钱 军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膀胱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11月~2026年11月钱 军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肝癌临床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11年5月~2014年5月刘沈林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7年6月~2020年5月王瑞平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0年6月~刘沈林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2020年5月~2026年5月程海波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0年7月~2026年7月舒 鹏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1年12月~2025年12月钱 军江苏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3年3月~2026月3月钱 军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3年5月~2026年5月程海波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主任委员 2023年7月~2026年7月舒 鹏江苏省抗衰老学会中医养生与延缓衰老分会主任委员 2010年6月~2020年5月胡守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1年6月~2017年5月王瑞平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2011年8月~2016年7月刘沈林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4、师承教育肿瘤科师承教育表 时间指导老师传承人师承项目1990年~1993年徐景藩刘沈林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2009年~2012年韩树人戴虹第一批省名老中医继承人2009年~2012年奚肇庆朱超林第一批省名老中医继承人2013年~2016年刘沈林舒鹏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彭海燕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2018年~2021年吴勉华卢伟第六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2019年~2022年战丽彬谷雨第三批省名老中医继承人2019年~2022年章永红王鹂第三批省名老中医继承人2019年~2022年奚肇庆薛维伟第三批省名老中医继承人2022年~2025年刘沈林谷雨第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2022年~2025年吴勉华张玉第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2022年~2025年吴承玉薛维伟第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 
29
2024-09
科室概况
1、历史沿革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始建于1974年的肿瘤学组,当时仅有肿瘤专科门诊,主要医师有陆正兴、徐荷芬(省中医药研究所编制)等。1986年,恰逢“七五”医院扩建、床位撤并,肿瘤学组在陆正兴的带领下,主动为医院减轻压力,走向社会办院,与莫愁新寓卫生院进行“横向”联合,成立肿瘤病区,拥有床位20张。1991年,医院基建工作基本完成,肿瘤学组回归医院本部,1992年成立血液肿瘤科。2001年成立肿瘤科,核定床位40张。2003年床位扩至80张,并成立肿瘤超声刀治疗中心及肿瘤科实验室。2011年,南院启用,肿瘤科扩大至3个病区,核定床位140张。2021年,随着医院一院三区的总体规划,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投入使用,肿瘤中心成立,核定床位扩展至202张。肿瘤科是国内一流,集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肿瘤特色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科室建设坚持“中医为本,中西并重,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基本宗旨,临床工作注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及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推行以病种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是国家卫健委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诊疗协作项目(胃癌)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基地重点病种研究承担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中心牵头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诊疗平台依托单位、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牵头单位和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行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历年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科研专科,历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院学科学术影响力前三。 2、床位、人员床位:核定床位202张。其中总院140张,紫东院区62张。医生51名,其中主任医师26名,副主任医师14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博士37名(其中8名在读),硕士11名,本科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全国名中医1名,岐黄学者1名,全国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1名,江苏省名中医2名,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5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7名,省名老中医继承人5名,省级卫生系统拔尖人才1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2名,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名和“六大高峰人才”培养对象4名。护士6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38名,护理师23名,护士13名;硕士6名,本科49名,大专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