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商洪涛主任病案系列1: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时间:2024-09-30

某女,50余岁,患者2022年X月X日初诊

主诉:反酸、烧心3月

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酸烧心,伴见胃脘隐痛,平卧位时加重咽部异物感,食冷易腹泻,无腹胀呕吐,食欲尚振,夜寐尚可,平素性情急躁。

体格检查: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史:既往“焦虑症”病史,“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

手术史: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

家族史:否认家族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辅助检查:胃镜:慢性胃炎伴糜烂、增生,贲门炎。病理示: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西医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吐酸肝胃不和

治法:健脾疏肝、轻降肺胃。

方药组成:姜半夏、茯苓、炒陈皮、炒白芍、牡丹皮、乌贼骨、蜜桂枝、炙甘草、醋青皮

14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二诊,药后反酸烧心明显好转,仍感嗳气、咽部异物感,胃脘不适时易情绪急躁、心烦,加罗汉果、藏青果、栀子、淡豆豉。

三诊近期情绪急躁减轻,咽部异物感好转,嗳气时作,咳嗽,去藏青果、栀子、淡豆豉、丹皮,加旋覆花(包煎),紫苏梗,紫苏子,杏仁,天麻,钩藤(后下)。

四诊药后诸症不显。

按:《景岳全书·吞酸》云:“腹满少食,吐涎呕恶,吞酸嗳气,谵语多思者,病在脾胃。”《素问玄机原病式 ·六气为病·吐酸》云 :“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该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反酸及烧心,这与历代医家所描述的“吞酸”“吐酸”基本相同。

病因病机:导师认为本病是气的圆运动失常所致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正常圆运动为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如环无端;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病理上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轴不旋转,轮不升降。中气旺,则胃之受纳、脾之运化功能有司,水谷得化,精气滋生,诸脏得养,清气左升,浊气右降,则脏实而腑通,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脾气升,肝肾之气亦升;胃气降,肺也之气亦降。如此,脾胃中气之轴运转流利,也肺肝肾四维既圆,气机开降出入无碍,则无反酸、嗳气诸症。

病理情况下,由于先天不足,或是后天调护失当,致中气受损,脾升胃降失常,则浊气不能下降,在上而致嗔胀,发为反酸、嗳气等症;中轴转动无力,则木气升发不畅,而有化酸、口苦、胁痛、气机不畅、性情急躁等症;金气沉降滞涩,可有咽喉不利、咳嗽等症;心火不能下暖肾水,肾水不能上滋心火,可出现心悸心烦等症。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一旦脾胃气机失常,则可导致其他脏腑气机逆乱。反而言之,若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引起脾胃发生继发性病变。这与黄氏提出的“医家之药,首在中气”、“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不谋而合。故该患者总因肝胆郁滞,肺胃上逆,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诸脏腑气机紊乱发为此病。

治疗:西药治疗常用PPI、P-CAB类等抑酸药往往是扬汤止沸,中药治疗若只使用瓦楞子等药取效亦是甚微。从一气周流、气机升降的角度来说,本病的用药原则可归纳为“肝升肺降、健脾和胃”。

方药分析:下气汤出自《四圣也源·卷四》,是黄元御为清降肺胃所设,功能"治滞在胸膈右肋者"。原方:半夏三钱,茯苓三钱,橘皮二钱,芍药二钱,贝母二钱,杏仁三钱,五味一钱,甘草二钱。麻瑞亭作为黄元御第五代传人,对下气汤的运用更加广泛,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了各样的化裁,去五味子、贝母,加首乌、丹皮,増强对肝气的舒展条达作用。至于麻瑞亭下气汤原方中舒肝升陷平胆之丹皮、首乌,本研究未将其放于基础方中,因考虑到丹皮性寒凉,脾虚气滞证患者往往中焦不耐寒凉,故暂去之。

方中半夏降胃下气化痰,治在胃而助其降;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两者共为君药。白术健脾化湿,增强茯苓健脾升清作用;乌贼骨抑酸护胃降肺,杏仁宣降肺气,助肺下气;陈皮、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牡丹皮、芍药入血分,疏肝升陷,桂枝能够平冲降逆,治疗脾胃虚寒之呕吐、吞酸。导师选用下气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切中病机。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加入青皮等疏肝行气之品。二诊患者情绪急躁、心烦,加入栀子、淡豆豉等清除心中郁热;患者慢性咽炎,加入藏青果。三诊:咳嗽,加旋覆花(包煎),紫苏梗,紫苏子降肺气;性情急躁、嗳气时作,加入天麻,钩藤(后下)抑肝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