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放射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放射科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全省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科室共173人,其中放射诊断医师71人、放射技师65人、放射护理10人、介入医师8人,介入技师2人、介入护理2人、科研3人、其他人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人,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24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76人。

 图片2.png

学科带头人王中秋主任,为二级教授、医技影像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影像诊断30余年,擅长腹部影像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上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获7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及10项省部级基金资助;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78篇,其中SCI论文158篇。

科室设备有高场强3.0T及1.5T MRI扫描仪7台、多排螺旋CT 11台,大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DSA)2台,数字化钼靶机、多功能胃肠机及数字DR机共11台。科室还安装了先进的影像传输及报告系统(PACS),同时还配置了现代化智能影像读片室。 

放射科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结合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医疗上,科室设有神经、头颈、胸部、乳腺、腹部、肌骨等亚专业组,常规开展脑、五官、胸部、腹部及肌肉骨骼等部位的影像诊断工作。在疫情期间,放射科勇挑重担,连续5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医院先进集体。近5年科室影像学检查总量平均为45万人次,同时开展肿瘤栓塞、血管畸形、穿刺活检、射频消融等系列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工作。此外,科室还开展了一些特色检查项目,如子宫输卵管磁共振成像(MR-HSG)、心脏磁共振成像、小肠及结肠磁共振成像(MRE)、CT成像(CTE)、肛瘘的磁共振成像、颈动脉斑块的磁共振成像、肺亚实性结节及实性结节的MRI多参数成像,甲状腺、乳腺、前列腺疾患的MRI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心脑血管及胸腹大血管CT及MRI造影等。

在科研上,近5年发表论文总数达274篇,其中SCI论文数在分别为2018年16篇、2019年18篇、2020年29篇、2021年23篇,2022年26篇,2023年15篇(其中大于10分4篇,封面文章2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97,被医院表彰为发表论文最多的科室。科室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基金3项)、获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12项(其中江苏省科技厅重点项目4项、江苏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2项、面上及青年项目6项),江苏省中医院高峰学术人才项目2项。教学上2023年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中之重)1项,医学影像学团队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部教学改革创新争先奖;科研上获得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及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主编及参编11部专业书籍,副主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每年完成南京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各层次约1138学时教学任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结合临床与科研,常态化开展早晨疑难病例会诊读片及周二、周四业务学习,定期开展年轻医师及研究生研讨及小讲课,提倡精品影像讲座。放射科获得先进党组织,教学先进集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科室,连续七年获得江苏省中医院先进集体称号。科室目前有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37人。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科室与国外一流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协议,先后选派多人前往意大利萨萨里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3名。

在学术交流上,科室多次邀请到了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en医学中心的教授前来授课。此外科室坚持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学员数千人,提升学术认识水平,扩大科室及医院影响力。近两年来,科室不断加强与院内兄弟科室的合作交流,先后与肛肠科、呼吸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妇科、病理科等建立常规多学科会诊(MDT)。

放射科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临床工作为中心,结合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发挥先进影像设备的作用,努力工作,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为中医现代化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