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杏林之声•直播厅丨脾胃是五脏强健的根本,治胃病就是治未病!
作者:江苏省中医院新闻宣传办 时间:2023-03-24

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时至今日,“治未病”这一概念慢慢被大众熟知。但什么是未病?如何治未病?大家却并不了解。专家表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治未病其实最重要是调养好脾胃。今天特邀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徐陆周做客杏林之声直播厅,分享最全的脾胃养生秘籍。

脾胃是五脏强健的根本

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为重视,但对于治未病到底是什么却并不了解。徐陆周主任介绍,《黄帝内经》里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实际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未病先防,就是说没有得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个是既病防变,疾病发生以后,要早判断防止疾病进展;第三个是瘥后防复,就是疾病痊愈以后,要预防它的复发。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是我们吸收营养物质消化的来源,它是五脏营养吸收的根本,五脏的气血需要脾胃来进行化生。

中医里有个说法叫“四季脾旺不受邪”。如果脾胃功能强健,五脏的气血供应也就强健,脏腑的功能较强,就不容易生病,身体状态比较好。如果脾胃有虚弱的情况,会出现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功能虚衰,同时脾胃虚弱以后,还会产生湿滞、饮食停滞、水邪不化等各方面问题,容易引发疾病。

所以说治疗脾胃病,提高脾胃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疾病,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同时脾胃也是饮食的入口、受邪的途径,脾胃强健能预防邪气入侵。

身体这些信号,提示脾虚了

现阶段国人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一日三餐都比较富足,长期营养过剩,摄入大量煎烤油炸、辛辣甜腻以及过凉过甜的食物,都会让脾胃负担加重。

再加上,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缺乏运动也容易导致脾气被削弱,诱发脾虚出现。另外,现代人长期处于压力大、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思虑过度也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受损。

“当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我们自身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徐陆周表示,最常见的就是脾虚以后出现运化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不足、水湿停留。

气血不足:表现为精力不足,少气懒言,人容易疲惫,血不足表现为面色萎黄,指甲口唇颜色淡,有时候会有头晕表现。

运化不足:就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表现为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容易胃胀,舌头发粘发腻,大便溏软,乏力困重。

脾虚的其他表现:包括肌肉不够强健,运动耐力下降,手脚怕冷,一吃冷的东西容易胃胀、腹泻。

调养脾胃中医有绝招

脾胃跟免疫功能、脏腑功能、气血生化等密切相关,一旦脾胃功能不强健,各种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亚健康人群大多首先表现为脾胃功能差。因而调养脾胃是亚健康状态转化的关键,通过强健脾胃的方法,加以养生调摄,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状态。

1、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胃病的症状表现,分为脾胃虚弱型、脾气虚寒型、脾胃湿热型、寒湿犯脾型、肝气犯胃型等,并针对不同的病症开出个体化的中药汤方供胃病患者服用。刺激性相对较小,疗效温和且持久。

常用中药如山楂、青皮、木香、半夏等。山楂入脾胃经,具有健胃消食、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作用;青皮入肝胃经,具有疏肝、消积化滞的作用;木香入脾胃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半夏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

2、中医特色疗法

(1)艾灸:

艾灸具有辛温发散寒气的作用,通过艾灸敷贴穴位如脾腧穴、胃腧穴、中脘穴、神阙穴,可以祛除寒气,强健脾胃。

(2)刮痧:

刮痧通过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促使皮肤出现出血点,具有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治疗效果。脾虚刮痧一般刮阿是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比较好。

(3)穴位按摩:

推荐两个常用的健脾穴位:中脘穴和足三里。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保健方法:用掌根揉法,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足三里是脾胃保健要穴,是中医公认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保健方法:每日用拇指的指腹端按揉此穴或握拳用指间关节叩击此处。

(4)中药热敷包:

使用中药温通驱寒方剂配合青盐进行穴位外敷治疗,在热力与药力的双重作用下,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祛湿驱寒的功效。主要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反酸、嗳气、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寒证。

(5)中药沐足:

足部有三阴、三阳之经脉,运用中药足浴能促进气血运行,配合穴位按摩,更能舒通经络、流畅气血、健脾安神,调节脏腑功能。

(6)中药代茶饮:

选择芳香悦脾、健脾消食的中药,代茶冲泡或煎煮饮用。如玫瑰花茶饮,有理气养血和胃的功效;陈皮性温,归肺、脾经,每日取适量泡着喝,可作为健脾养胃的代茶饮。